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

靜土

其實我還未準備好真正踏入成人的世界。但我雙腳都已經完全踩了進去。而我也沒有回頭。而我也其實應該挺享受這個角色。

而我需要相信我一定能夠做得到。而且還會做得很好。

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

狂想

昨晚跟一個素未謀面的別旅領袖談話。本來是想問他對我的仔的看法,但他沒有答上多少。大概輩份高一點的人都愛自說自話。也有可能是他對我的仔其實不太認識。更大機會是,他知道我需要聽甚麼說話。聽別人的話,總會令自己有所得著。

本篇起題狂想,是因為這是我在對話中學到的一件事。我會「狂」想,但那只是不斷的想不同的東西,但我想的還不夠狂。狂想是Think Big。Think of something you never expect that could happen。這才是狂想。有很多東西發生前,做的人想也沒想過。只管想,只管做。原來每每在狂想後才發現自己當初想得還不夠狂。

生命總是要有一些意想不到才會精彩。

*

可能我自己是一個太喜歡說話的人,遇著有人跟我一樣也愛一味說話的話,我反而會感到不太自然。因為我不習慣在一次對話中,我聆聽的比說的多。這也是我正在學的東西,學習聆聽。其實我有出色的聽力,也有足夠的好奇心,亦有良好的分析能力。學習聆聽,聆聽別人真正的意思,聆聽別人想聽的東西。對所有人也是。大概這才是了解、溝通的第一步吧。

廿個其實(短篇)

不知道從哪裏突然又冒起的熱潮。隨便寫一下嚕。

*

1. 其實我好怕寫自己。我會不斷問自己可以寫甚麼和該寫甚麼。同時我也很怕會寫得很長很囉嗦。看,光第一條便寫了這麼多。

2. 其實我是一個定期捐血者。我覺得平常為社會出不了多少力,只有這個好像真的很身體力行很實際。而且我會用這個多提醒自己一定要身體健康,不碰一些惡習。不然便連這少少力也出不了。

3. 其實我效率很低。我是一個很優柔寡斷的人,而且很怕下決定。我很怕後悔。我也很怕出錯,比方說寫完一則郵件後要重看五六遍,再等一會,再重看兩三遍,才會發出。

4. 其實我對錯誤很敏感。這也不是甚麼大秘密。有時我未必會指出來,因為我會覺得做「正字警察」很煩膠。結果這些錯誤就會這樣「督眼督鼻」的煩著自己。

5. 其實我很想對那些常常需要聽我說很多話的人說對不起。因為我把聲實在太難聽。

6. 其實我的品味很奇怪。我會被生活中某些微不足道的細節所著迷。我會駐足凝望很久,甚至忘掉時間。可能只是牆角某個缺口,可能只是門柄某道劃痕,可能只是路旁某塊落葉,也可能只是公園某個可愛的小孩的笑聲。

7. 其實我很喜歡坐火車。是在歐洲很長途的那種。在安定行走的火車上,可以想很多東西。從火車窗外望,思緒隨景物飄移。總覺得,倘若直望出窗,景物變得太快,無從聚焦;反而斜望窗外前方後方之景,還有兩三秒的光輝。只是後方景物,瞬間也成矇矓一點,不復再返。像生活一般。總有未來可以展望,也有過去可以懷愐;只有現在,我從未學懂享受。

8. 其實我偶像是愛恩斯坦。我很喜歡他對待「直覺」的態度。我很欣賞他對想像力的想法。最令我著迷的是他那一句,”Pure Mathematics is, in its way, the poetry of logical ideas.”。

9. 其實我最喜愛的作曲家是蕭邦。我覺得他的曲子很詩意,我覺得他的音符會說很多話。我會一邊彈他的曲,一邊想像很多畫面、很多故事。有時會想到哭起來。我不知道我彈時所想的是不是他寫時所想的,但我很享受他的音樂帶給我的情緒。

10. 其實我最喜愛的中國詩人是李商隱。我覺得他寫的詩很朦朧,文字之上似是蓋上了層薄紗子。我不知道你們會否明白這個比喻。讀他的詩,很多時都像是讀懂了也像是讀不懂。我沒有特別研究他的詩,也沒有看很多評他的詩的文字。我愛詩的方法,只是在平時把他的詩句掛在口邊,跟自己碎碎念。有時會把它們不著跡的落入文句。

11. 其實我也很愛李白。不過他的詩太豪放太跳脫,我的思緒Carry唔到。我會讀著讀著,想像詩中的畫面(像《蜀道難》、《夢遊天姥吟留別等》大詩),然後「嘩」的一聲,急急蓋上詩集,好讓自己平靜下來。我真係Carry唔到。

12. 其實我很愛樹木。不是泛指所有植物,也不愛艷放的花,只是樹。我覺得一棵大樹很有歷史,除了是他的故事外,也有他看到的故事。如果有天我可以選擇學懂一種生物的語言,我會學樹的語言。我愛樹的緣起是童軍室一本叫「賞樹手記」的書。約莫是中二三時讀的。序言寫了一句,「樹是最忠心的」(好似係)。無論風吹雨打,無論時移世易,他們都站在街角上、公園裏、學校中,看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。所以每逢颳大風,看到街上塌樹連連,我都會感到揪心之痛。會有想哭的感覺。

13. 其實我學德文是因為一個很笨的原因。上年去比利時,查維基時看到比利時人用三種語言:法語,荷語,德語。因某種解釋不到的原因,我不喜歡法語;而中大又沒有荷語課程;所以最後讀了德語。但原來,比利時人口中,只有住東邊的一小撮人用德語(可笑是,這兩項資料同載在維基中的同一頁面)。結果,我的德語完完全全派不上用場。也罷,現在讀得挺好呀。

14. 其實我讀書不背書的。你們覺得我背,我覺得我只是「記得」。「背誦」是囫圇吞棗,「記得」是融滙貫通。你說我背,我會覺得有點侮辱。我讀書的方法是把文字看很多遍讀很多遍,所以需要一段頗長的時間。但好處是,這樣得來的知識,不容易忘記。我不是那種學習速度很快的人,但我曾經用心學習過的東西,我敢說,絕大部分我還能記住。

15. 其實我很愛看書。不過相比起看書,我更喜歡買書。不是書癡的人不會明白那種很想擁有一本書的感覺,也不能明白那股突然想要買某本書的衝動。我到現在也很喜歡看書,不過沒以前看得雜、看得多、看得快。而且,到現在,我看英文書還是非常的慢。

16. 其實我覺得缺月比圓月更美。日語裏面有個叫「三日月(mikaduki)」的詞片,就是指初三夜的月亮。我覺得那是最美麗的月相。

17.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是外向還是內向。而到很近期我發現根本不需要那樣把自己分類。對著某些人我可以不發一言,會令他們覺得我很冷漠冷淡;但對一些可以交心的友人,甚至一些陌生人,我可以毫無顧忌的滔滔不絕。而在德國,我更發現,語言並不是界限。我覺得,我寧願盲,也不要啞。

18. 其實我有一個很愛我的家庭。其實我也很愛我的家庭。但有時我會不懂表達,有時我會不想表達,有時我會覺得不需要表達;而更多時候,脾氣遮蓋了我對他們的愛,放縱的讓自己表現得很惡劣。

19. 其實這篇寫得算很短。要我寫的話可以有更多廢話。我逼我自己打字速度要快是因為我常常會有太多東西想說;但通常都說不出來,所以改用電腦打。遲些應該會有篇更長的。有心人會知道在哪裏可以讀到。

20. 其實秘密始終都會是秘密。其實要揀廿個「其實」來寫有點難。而你們也不會因為這廿個「其實」更認識我多少。因為我的性格比德文文法更複雜。

*

這只是短篇。長篇不日公開。

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

Mastermind

每一年都要重新檢討自己的定位。每一年站的位置都會有所不同。

昨天跟很多人談了很多。雖然他們說的好像都是不同的語言。而我就在一直傾聽,不同人如何用不同的角度切入同一件事。有很多句子聽起來其實都跟主題不太相關。但總有材料可以吸收吧。

然後就真的要想後面的大方向了。

手空空,無一物;路遙遙,無止境。

Be Prepared. Am I?

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

笑談英、德語(Nominativ and Akkusativ)

呢個係一個學咗德文之後先諗到嘅問題。

Situation 1: 我指住呢幅相,同人講,「呢個係我嚟㗎~」
用英文,點講?

"This is me!"
OR
 "This is I!"

好似前者順口啲呀可。
點解會咁問?
因為喺德文入面有所謂Nominativ同Akkusativ(,而其實英文一樣有)。喺用verb to be嘅時候因為Subject同Object指同一件嘢嘅時候Object will be in Akkusativ case instead of Nominativ。而好明顯依家"This"同埋"me/I"都係指緊同一樣嘢,所以我就有呢個疑問啦。

Situation 2: 推遠半步。

If I were you, ...呢句無問題啦。
If you were I, ...係咪唔順口?
If you were me, ...係咪順口啲?
(可能係我英文唔好所以有咁嘅感覺啦吓)

同Situation 1差唔多。都係Nominativ同Akkusativ嘅問題。

*

如果你問我德文點講,我會好肯定咁答你"Das ist ich!" und "Wenn du ich wärst, ..." sind richtig (correct). (註:ich係「I/我」嘅Nominativ form)
點解咁肯定?
1. 因為德文新學,記憶猶新。
2. 因為學德文學得有系統。
3. 因為英文細細個開始學,而嗰時無理呢啲ABC。
4. 因為我英文差。
5. 因為德文文法嚴厲好多。
And that's why I love German more than English.

*

其實我上面寫得「(,而其實英文一樣有)」,啫係話比大家聽,我係Google過㗎。用Nominativ係正解(i.e. "This is I!" and "If you were I, ..." are correct.)。語言是流動的,英文比德文更多人用,所以有更多約定俗成。你可以覺得咁樣係「發展」,亦都有人會覺得咁樣係「污染」。

我份人比較保守,所以我會覺得係後者。

*

我知大家多數都係tldr。多謝你地聽我廢up lol. (應該無人會有耐性睇到呢一度?sosad)

*

感謝Kenny Lam提供更簡而精一例。

Me too.

呢個"Me"其實係講緊乜鬼嘢?!諗一諗佢。

德文係講"Ich auch."。不過唔清楚啱唔啱。

不過我承認講"I too."又真係幾難聽。End.

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

登入

不知怎的,現在每一次Macbook休眠後,用Safari開Facebook都需要我重新登入。明明已經Tick咗"Keep me logged in"。偏偏我個強度極高密碼水蛇春咁長。懶改,更唔想改過一個短的。結果係,我上少咗Facebook,或者用多咗手機上。

係咪一件好事?

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

標籤

看慣我在這寫文章的人(我知道除了我沒有這樣的一個人)(其實我知道有一個)(你懂的)可能會留意到,我的文章裏會加入了很多標籤。其實標籤了幹啥?好像找文會容易一點。問題是這些標籤快要多得有點兒混亂,那就寫一篇講解一下吧。

截至二零一四年八月十九日為止,我在文章中下過的標籤總有二十個(嘩)。

*

Code & Cipher:
明顯地就是刊一些經過加密的字元。沒有經過訓練,大概不會看得懂。當年(中四)很喜歡看加密解密相關的書籍,儲了不少文章講解和舉例。也在些是為了隱藏心事而加密。暫時能讓大家重看的只有兩篇。

(題解:題出蘇軾神智詩。蘇才子以神智體寫詩,詩中真句藏於字畫中,成為一時佳話。轉借其句,即篇章中句意在言外,看似奇形怪狀,其實另有所指。)
本篇純寫書上所載的一種加密解密法。

*

JamBe 2013:
這個我也不好意思重提。其實是想寫去年(二零一三年)比利時大露營的一點一滴,點下滴下之間竟然連第一日都未寫好。Sosad。

*

一步一腳印:
大部分都是寫當童軍領袖的日子中的感想。真的有一步一腳印的感慨。卻又總慶幸沿途有同路人。通常都跟「有氣」同出,哈哈。下面有解。

*

偷閒回望:
這個其實訂得有點兒不好。大概如果文章是講近來發生的事,而又沒甚麼大意義大感想的話,就會配上這個題。記敍成份一般比其他文章高。

放一篇純屬「偷閒回望」的:

*

別人的字:
轉載文。或者文章裏含轉載文(或其連結)。有時會刊一些自認為再也寫不出來的舊文章(多為功課)。

*

呻吟:
隨便呻吟講下嘢,有時係無嘢搵嘢嚟寫,有時係覺得寫完之後搵唔到主旨,基本上係一個想加就加嘅標籤。

呢篇真係好呻吟:ARGH

*

山野風光:
就是山野風光囉。通常都跟遊記一起放。但有好些遊記又不具含山野風光的。大概是只遊不風光吧。(其實這兩個重疊得很,一直想刪其中一個。)

*

德意志:
就是隨便說一下一四年德國奧地利遊的人物事情吧(經過JamBe 2013的教訓後不敢說要完整盡錄)。有時有些東西想用德文寫的話,都會配上這一個標籤。暫時只有三篇,不贅。

*

我所愛的:
寫香港的角落。寫皇仁。寫家。

*

旋律與詞:
我承認這個會用得有點濫。有時Quote歌,有時Quote詞會用到。有時候一篇文章入面明引暗引了歌詞用會用到。就看你找不找到裏面藏著的詞句嚕。

*

有氣:
咪就係有道氣谷住谷住不吐不快嘅時候就會寫。通常唔會同其他人講出口。就係講唔出先要喺呢個樹洞度寫下(所以有唔少時候都「同一步一腳印」有關)。

好似呢篇咁,其實真係好有好有氣:ATRAS

*

煙圈與酒杯:
總有一些話題,會覺得在一個「拎起酒杯,叼起香煙,吐著煙圈」的環境下說,會是最像樣的。寫的就是這些話題與內容(當然我不煙了)。

放幾篇比較煙圈酒杯的文章上來:

*

碎語:
零零散散碎碎落落的話語。可以一句了事,但更多是通篇短句。有想寫但有更多不想寫的,就是碎語。

*

自譯自役:
今日新加。想譯啲嘢,比較下,自行操刀。通常到最後都係發現功力不足。Sad。

*

自遊行:
寫自己一個旅遊或遠足,或者是自己一個神遊的經歷。自遊者最自由,勉強自遊者最不自由。其實心靈開脫,儘然有人同遊,精神也可以自遊。喔。

*

詩與蝴蝶:
唔好問我點解係蝴蝶。不過詩同蝴蝶兩樣嘢幾夾。點解?都話唔好問我咯。

談詩(包宋詞)的,談詩句的,自己寫的詩(見笑了),文章凡有以上者皆貼有此標籤。

中六嗰輪係幾迷唐詩,特別係李商隱:瑤池

*

誑語:
老作嘅嘢,就係誑語。其實得中三四打落嘅幾篇。

*

豆腐:
係一種文體。特定字數的句子,寫很多很多很多句,很整齊的放在一起,就是豆腐。

其實好耐無寫過。放一篇:

*

遊記:
喊出嚟。又一個疑似多餘嘅嘢。不過,有遊記不一定有山野風光,亦不一定是自遊行。啫係「遊記」係寫「與人同遊而不風光」啦。其實好似無啲咁嘅嘢,劑劑都好風光。呃好亂呀。

*

銀幕上的事:
寫影評。或者有關電影的一切。

*

呼。終於寫完。

空話

Vergiss nicht, was und woran du gedacht hast.

*

好似用中文寫「勿忘初衷」精煉啲。

*

唔知點解真係好鍾意將啲嘢譯嚟譯去。

*

躍起之後/勢須下落/而今問題在/你如何去平伏那心跳-李天命《運動》

英文版其實我都譯得唔差。

Falling follows
Every rise;
How to calm your heartbeats down?
Therein the problem lies.
- Li <<Movement>>

點睇?

*

那是中六時看過的詩句,一直沒多大感覺。句讀參差不齊,不察其詩意之處。然一顆遊子心,閒坐奧國維城的電車,夜望街景,竟然有感。詩句浮現,一字一語都打中了心坎。

然後你知道甚麼是精煉。然後你知道甚麼是詩意。

*

驟風密雨。發現也很久沒有看過如此急的雨。歐洲的雨總是慢起慢落,如絲般輕打,樹蔭下穿林打葉聲滴滴達達,是清新的聲音,是生命的感覺。

莫非是下雨天總掛念從前?

*

翩然的輕盈翩然的舞/嫣然的意態嫣然的妒/黯然的夜盡黯然的別/茫然的曉寒茫然的路-李天命《舞別》

You gracefully danced, vivid and light,
With a melody of sweetness but jealousy you couldn't disguise.
I waved you goodbye, at the edge of a solitude night,
Welcomed by morning breeze, and walked on a road which its ending hides.
-<<You Dance Me a Goodbye>>

我承認李天命這篇詩有點兒賣弄。我亦承認我的英文功力很不足夠。還是藏拙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