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爸沒空陪媽看戲,拉了我去看。
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》。劇情線就像她的片名一樣長和複雜。簡單的來說是女主角鄭薇追求男主角陳孝正,拍了拖兩三年後正為前途著想往美國深造,跟薇的分手。七年後薇發現青春一去不返,但卻沒有恨過正,反而感謝他教懂自己,如何千分百計地愛一個人。主線之外,還有鄭薇的幾個同房姊妹的愛路,陳孝正的同房如何錯綜複雜地暗戀和追求幾位女主角,以及鄭薇的青梅竹馬舊情人林靜的遭遇和波折。
一百三十分鐘不算有冷場。那當然嘛,因為幾乎每個出場人物都有專屬的劇線;幾條線交織出的關係網,也就是我們平時愛掛在口邊的緣份吧。不過我認為這樣的劇本也太貪心了。事實上很多地方都是蜻蜓點水式的描繪,鏡頭放得太大,想把每個人都拍進去,但很多東西根本交代不了,角色的內心,性格上的刻劃,不是每一個都深刻。譬如鄭薇同房的朱小北,在她有專屬劇情前都只是以男仔頭定位;忽然來一幕大鬧士多,被逐離校後姊姊替她執拾東西,對話間拋了一句「她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」;然後下一次見小北出場,已經是七年後的改名易姓的她。如此突兀的穿插,是劇本的貪多嚼不爛,畫蛇添足,不如刪去。
然而,整套電影最令我不滿意的是,她好像把青春說成只有愛情。青春又豈是只有愛情?青春的可愛還多的是。友情、親情;遊歷、見識;這都是青春動人之處。要是只想講愛情,那請別狹隘地用青春來包裝。
電影最後也沒有交代男女主角情歸何處,不過多半不能圓滿。同樣是描寫轟烈愛情的青春,同樣地結局沒能圓滿,有《那些年》。但相比之下,《那些年》的劇情簡單得多,選角更青澀,可觀性高得多。
所以,總括來說,這戲,普通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