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伏。比人激一激,想開認真Mode寫文章。
*
文章開始前我想先再由衷表揚推動是次運動的舊生及今屆學生會。記得有人講過「學生時代不談理想,何時更再談理想」。比起現在坐電腦桌前寫空話的我,跟我年齡約莫的同志有真舉動實行為實踐所想,這份魄力是我捫心自問沒有的。無論事情最後發展如何,皇仁歷史將留你們的名字。
*
入正題了,很緊張吧。
*
很矛盾。連我自己也說服不了自己去投這一票,但終歸我還是投了。
矛盾點在,我實在搞不懂這場投票的意義在哪。
我沒有心去懷疑這次修憲本質意義,因為我並不想相信,學生會做的事情並不為學生著想。況且,我也不相信,會有這麼多傻瓜願意站出來,花這麼多心神時間來在千二人前演一齣好戲,搏取他們的掌聲。
我是認真相信他們的動機是正面的。
然而,同學給我的印象是,沒有人想認真看待這個投票。我最不喜歡的,是同學把事情「說穿」成為令鍾斌收皮的運動,因為這把整個愛校修憲行動完全降級變成針對一人的小學雞指罵。
一方面,黨員舊生一再強調這是一場為同學的抗爭,目標在還權於同學,並不單純為對抗某老師;但另一方面,這強調的聲音有多大?是否比一眾誤解改制的同學心中鍾斌收皮的「口號」強而有力?令人失望的是,學生會並沒有盡力澄清是次運動目的。
在全體同學咨詢中,為數不少的低年級同學,針對單一老師發言。趣味之低級處在於,大家都認為同學的發言精彩絕倫,以此為敢言模範,大加贊同,掌聲此起彼落;只少數老師和同學能夠抽離對人的偏見,站在對事的立場。事情被添上陰謀論色彩了:這難免使人感覺到,學生會只是在利用同學反鍾斌的情緒,支持自己的主張;當中有他們當選前被否決的議案,Student Chamber。簡單來說,就是利用同學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」的心態。
我並不相信這是學生會原意,但的確,學生普遍的反應令事情變質了。
支持。九百一十七(一說少於這個數字)人當中,有幾個真正想過這兩個字背後的意義有多大。九百一十七人當中,有幾個真正想過在這兩字旁的格子打下勾勾所要負的責任有多重。
「學生會為學生爭取走堂十分鐘,萬歲!」
*
本篇兩天前起筆,出爐前看過事態有新插曲。有報章用約A4的篇幅講述是次投票,題目很正面。
我不想無謂揣測放風者是誰,因為這不是重點。說下去又是另一個陰謀論。
(我承認這部分是抄黃子華的)世界出現了一種很厲害的降頭,叫「民主降」。這個降頭的厲害處在於,無論事情是多麼無稽,只要一與「民主」、「自由」、「自主權」等字眼連繫上,一定會有千千萬萬的支持者集結。他們築起一道巨大的人牆,說著響亮的口號,打著正義的旗幟。一傳十,十傳百。事情也剎那間變得極具新聞價值。
「你們在爭取甚麼?」「自由!民主!」
「誰的自由?怎樣的民主?」
「我們的自由!大家的民主!」
「甚麼是自由?甚麼是民主?」
「自由是我們的自由;民主是大家的民主!」
「你們值嗎?」「......自由!民主!」
喊民主人人都懂,明白民主精神並不是人人都會。
有怎麼樣的學生,就有怎麼樣的學生會。
*
看來這塊石頭所泛起的漣漪已四散至社會的角落。知道這事、討論這事的人比我想像中要多。有學校蠢蠢欲動的要搞抗爭,自治性一向高的皇仁給她們起了一個很好的先例。聲音雖小,但不是沒有。餘波,必然是未了。
威?幾架。
不要緊喔,反正香港人都很善忘。
應該唔關我事 (擺明唔關啦懶醒-___-)*『....學生會只是在利用同學反鍾斌的情緒,支持自己的主張....』我覺得是有心的這樣做了。反正出發點不壞,結果也不太差,也就可以吧。像是民主這種東西根本一點兒也不可靠,特別是今次的這個情況。為了所期望的「大眾利益」(儘管成果還是不能肯定的,從原意看會是件好事吧),在所謂民主的道路上還是要耍些手段吧。*是西方民主的好,還是中國人的帝制好,根本就沒有結論。追求民主,不一定是好事,先要看看自己有多少斤兩。
回覆刪除某程度上我覺得從原意看這個問題有點自慰之嫌。......-___-"耍手段,講包裝,實際都係行民主的缺點。我只希望(全香港中學的)學生會不要淪為一個只懂喊口號叫民主的學生會而已。
回覆刪除讚好
回覆刪除